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“啃老”是个贬义词,是指那些明明具备了工作能力,却放弃工作机会靠父母接济生活。 如今啃老的范围变得更广泛,一些子女成家立业之后,还需要父母给钱花,需要带孩子,这类现象也被称作新型啃老。 过去说到啃老,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,如今思想却改变了,很多老人主动让儿女啃老,这是怎么回事呢? 先说个身边的真事儿吧,我原来的一个同事,在家里是独生女,从小学到大学,再到参加工作,她都没去过外地。 当年高考结束,同事报考的是南方一所大学,那个年代电脑还未普及,需要统一到学校报考。父母得知她报考的南方的一所大学,赶紧给老师打电话,火速赶到学校,给同事改成了当地一所普通院校。 后来大学毕业,同事想要跟舍友一起去旅行,那个时候怀揣梦想,硬座直达拉萨是个浪漫又勇敢的事情,于是几个女孩子买了火车票,准备出发。 再后来,同事也懒得了,毕业后便父母的安排进了一家公司上班,月薪3000块钱,不温不火。 3000块的月薪在这所北方的四线城市算是基本工资水平了,可同事花钱大手大脚,几乎每天都要收快递了,还养了9只小仓鼠,这些仓鼠每月都要花一千多块钱。 后来同事结婚生娃,人生当中每一个阶段父母都会给钱补贴,同事嫁的老公也是独生子,对方父母的经济条件也可以,他们小夫妻俩根本不用过多努力,普普通通上班就行,下班可以随意出去玩,节假日更是说走就走。 如今交通工具普遍了,李白诗句里的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也实现了,但真正经历工作、结婚、生娃的人都懂得,一旦选择留在异地,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。 我表姐嫁到了南方,远在浙江,我们在中原一所小农村,我最后一次见到表姐就是她结婚的时候,因为距离远,女方的亲戚们不可能都去浙江参加婚礼,所以舅舅和舅妈在家里也简单办了宴席。 那个时候应该是12年吧,到现在十多年了,我从来没见过表姐,说起这件事,舅妈气哼哼得说:早知道我就不让念书了,跑那么远,别说你们见不到了,我见她一次都要两三年啊! 结婚之前想法很好,坐高铁,大不了买机票,一天的时间总能回到家,可结婚生娃后就不是自己了,是妻子,是儿媳妇,是孩子的妈妈,是单位的员工,并不是你说走就可以走的。 有老人说:“我就支持女儿啃老,如果女儿毕业后,不想去工作,只想待在我们身边,只要她不败家,我们两人养她一辈子没有问题”。 在这类父母眼中,我们年轻的时候拼命奋斗、打拼,就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,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。 但棉妈还是想说:孩子是的个体,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要走,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,总要让孩子学会于世。
|